來跟大家聊聊面膜,
曼曼是個面膜愛用者,
再加上腦波很弱(哪裡推薦就想用用看 XD)
所以前前後後也敷了各種牌子、
標榜各種效果的面膜,
有時候,曼曼會想...
面膜到底該怎麼挑選呢?
又或者... 標榜說有美白效果就真的有嗎?
(難得的科學精神)
有次因緣際會,曼曼認識了一位「面膜達人」
他送了自己寫的書「面膜FACIAL大學問」給我,
翻了翻對面膜的過去也有了初步認識,
而這樣的認識,其實已經足以讓我篩選掉不好的面膜。
現在,就讓曼曼為大家做重點整理吧 :)
首先,面膜其實有很多形式,
撕拉式(一片的)、膏泥狀(用塗的)...等
我以目前最常見的片狀式面膜來說明。
關於面膜的組成?
製作面膜,很重要的兩部分,面膜紙及精華液。
一、面膜紙
考量使用舒適度,
現在面膜多半以「輕、薄、透明」方向設計,
但追求舒適度時,紙質吸附力及支撐力必須考量進去,
否則一浸泡精華液就軟爛分解,
也無法達到面膜的效用。
除了以上三點,「服貼度」更是重要,
有點彈性的面膜紙在這個部分就會表現得比較好。
二、精華液
精華液,70% 成分是水。
其他成分主要如下:
油:
主要為柔化肌膚,增加吸收力,
來源分 合成及天然 ,不同的油也有不同效用。
乳化劑:
油、水基本上無法混合,必須透過乳化劑來做調和,
很多報章雜誌對乳化劑有諸多誤解,
導致現在許多保養產品都標榜,不含乳化劑,
但如果產品本身含油&水,沒有乳化劑怎麼混合?
防腐劑:
防腐劑跟乳化劑一樣是原罪,
一般市面上保養品都會添加防腐劑,
確保產品不容易長細菌、發霉甚至腐敗,
水與空氣接觸,就是黴菌最好的溫床,
而面膜70%成分都是水,怎麼可能不使用防腐劑?
只要使用安全性防腐劑以及比例符合安全標準,
都可以安心使用。
增稠劑:
它其實與乳化劑一樣,對肌膚沒有實質的效用,
但必須用它營造濃稠度,
讓精華液讓面膜能夠順利黏在臉上。
簡單來說,精華液的濃稠度其實是靠增稠劑,
除非使用的增稠劑是玻尿酸,
否則越濃稠不代表精華液的成分越高或越好。
色素:
一般白色面膜是不含色素的,但現在許多面膜為了美觀、趣味性,
會開始在面膜上做設計,ex, 圖騰、動物圖案..等,
肌膚敏感的就要特別注意。
香料:
分為植物性、動物性或化學合成香精,
化學合成香精味道通常比較刺鼻,對肌膚的侵略性也較強
建議避免含化學香精的面膜。
精油:
植物萃取物,因植物本身所含不同有機化合物,
會伴隨對肌膚不同的療效。
活性成分:
這就是面膜主打效用的關鍵,例如:胺基酸、熊果素、維他命...等
市面上,常見主打的保濕、美白、抗老等效果,
其實都可以從面膜包裝上的成份表做簡單驗證。
標榜各種功效,該擁有哪些成分,請參考這裡: